馓饭
外乡人说:“河州南乡人不会吃,把好端端的面搅成一团,明明是糨糊,还说是饭,真是懒汉。”这说的正是馓饭和搅团。其实不然,馓饭和搅团是和政民间特有的两种面食,二者所用的面粉均为豆面、包谷面、荞麦面等杂粮,制作方法比较接近。
馓饭是将洋芋切成大块疙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冷水烧沸,将洋芋煮至半熟时,调入浆水,水沸时撒入面粉。起初火不宜太大,操作者一手抓面,均匀向锅中撒落,一手用小木叉在锅内不停地旋转搅动。两手动作要协调同步进行,以保证面粉与水全部调和而没有面糊。当感觉稀稠合适时,停止撒面,再倒入少许开水,双手握叉用力搅动,直至饭熟。随后盛入碗中,调入油泼辣椒面、葱花、咸菜等食用,香辣可口,爽而不腻。吃一口馓饭,夹一块洋芋疙瘩,食用者有“泥中捞石”之感。馓饭根据面粉不同,分豆面馓饭、包谷面馓饭、杂面馓饭等,其中豆面馓饭最为讲究。
搅团的做法与馓饭的作法非常接近,只是锅里不放洋芋和浆水。一边用温火烧,一边均匀撒入面粉,快速搅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不沾锅底为止。然后再加入少量开水,盖上锅盖,用温火慢慢焖熟。再搅动几次,使其更加柔韧、细腻、粘连。至此,搅团就算做成了。舀入碗中一满勺,用勺背将碗中的面团抹得薄且光滑,舀上用浆水或醋调制成的臊子,调上油泼辣椒面、蒜泥等即可食用。搅团吃起来滑溜溜的,有股淡淡的豆香味萦绕口中,让人回味无穷。
旧时,民间有正月初五吃搅团的习俗,名为“送五郎”,其来历已不可考。搅团是和政境内农家的家常便饭,用料虽不珍贵,但色、香、味俱佳,深受城乡群众喜爱。松鸣岩花儿中唱道:油泼辣子油泼蒜,辣辣地吃一碗搅团。可见,搅团也算是乡间的“名小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