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和尚
和政地接南番,气候阴湿,盛产蚕豆。这里沿南部山区的吊滩、新庄、新营和罗家集一带种植的本地蚕豆色白味醇,如炒制或土法烧制的,吃起来则别有一种清香味,迎着微风,淡淡的飘着豆香,叫人馋涎欲滴。
每年的阴历七月间,是麦黄豆熟的时间,到了这个时候,也是牧童们野间生活最丰富的时节。此时漫山漫洼的大豆熟了,在庄稼汉手中的镰下,一捆一捆的立在大田大地里, 住干里蹓。放牧的农家孩子,把牛羊赶到坡上,就开始搭柴火,堆成一个柴灶,抱来附近地里的大豆捆子,放在柴堆的周围均匀立上后开始点火。蓝色的火苗渐渐燃起,将整个柴堆燃着,继而将大豆捆子点燃,大豆也噼噼啪啪的响着,形成“炒豆燃豆箕”的景象,开始了它们的涅磐,大约过半个小时,大豆夹生半熟的溢出香味,人们就已急不可待了,救火的救火,捡豆子的捡豆子,边捡边吃,唏嘘哈哟的,吃得嘴两角上黑灰渣粘满,也全然不顾,十分有趣。
在和政乡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是燎和尚用大豆,地主不仅不反对,反而很慷慨。
关于燎和尚还有个来历。传说很早以前,和政地方山高地凉,连年干旱,大燕麦不黄。到丰收的时候,又连年雨打,百姓贫困潦倒,生活在生死线上。为了改变这一窘迫的境况,当地绅士相约,在某年农历七月的一个吉日,请了一名高僧做法,祈祷风调雨顺,但就在高僧做法时,不知何故,神佛总是不给上爻。高僧以为这是神佛降罪于此,立下誓言,“为了普渡众生,拯救受苦受难的施主,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毅然舍身投入火中,念经做法。此时,只见半空中一尊佛光降临,宏音响亮:“善哉善哉,善心若此,何愿不成!”随即降下一符,飘然而隐。从此后,此地连年风调雨顺,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僧人,就把燎大豆的风俗改称燎和尚,以示永远不忘这位僧人。
还有一种传说,是为了纪念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惩罚法海而留传下来的,民间用燎和尚(燎大豆)的方式对法海进行鞭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