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抓住“三个关键”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0-18 10:00
字号:
收藏

近年来,和政县以“党旗领航‧奋进和政”党建品牌创建为载体,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措施,聚焦“夯基础、消薄弱、强示范”三个关键,多措并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点开花,村集体发展内生动力全面增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正在由弱变强,向高质量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达1134.98万元,村均收入达9.3万元,力争年底实现村均收入达15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85%。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夯基础、强堡垒。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书记项目”,建立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统筹推进、乡镇村具体落实”的齐抓共管格局。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头雁”队伍建设,注重选配优秀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返乡经商人员、退伍军人等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配齐配强党组织工作力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分期分类举办培训班,着力提升干部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规范“三资”平台,持续加强“一肩挑”人员管理,强化集体资金使用、收益、分配的监督,保障村集体经济各类参与者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聚焦精准施策,消薄弱、强动力。以“消除薄弱村、扶持重点村、做强示范村”为目标,先后投入各类扶持资金及资产约2.79亿元,通过自主发展、合作联营、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全面促进农业发展、群众增收、社会进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资产资源,因地制宜、分村施策,以“三变改革”为契机,通过“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以来县上整合资金5050万元,按照每村投入资金均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标准,对全县10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投入30万元至90万元的扶持资金,聚力打好“消薄”攻坚战,解决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支撑不够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信心和动力。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育产业、强示范。实现集体经济全面提质增效,要充分发挥“以强带弱”作用,深化推行“党建+”发展模式。县上按照“三带协同”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11554”产业发展工程,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高原夏菜、畜牧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从连片开发、品牌打造、示范创建入手,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按照“地域相邻、村情相近、产业相似”的原则,成立了太子山沿线食用菌种植带片区党委和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党委,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共同发展的产业链。以百村示范创建为契机,重点围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内容,以“1+6”先锋创建为载体,打造25个“乡村先锋”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带动效应,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虽然,和政县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仍然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各级财政投入资金严重短缺、村级引领性的经营实体缺乏、农村致富能人少、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和短板。下一步,和政县将依托旅游资源,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充分挖掘村域内山、水、林、矿产、风景等自然资源,特别是荒山、荒水、荒地、荒滩“四荒”资源潜力,因地制宜组织领办和创办光伏发电、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农家乐、度假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等,带动农民发展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结合起来,着力将资源优势变成资产收入。依托集体资产,发展“资产盘活型”集体经济。积极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村委会旧办公用房、旧学校等各类集体财产,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更新改造出租,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依托农合组织,发展“为农服务型”集体经济。大力支持和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劳务中介公司等,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服务团队,针对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生产技术指导、供销衔接和管理协调等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将电子商务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互联网+”形式开展电商业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依托政策支持,发展“项目带动型”集体经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集体土地,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经营所得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充分利用集体或农户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实现与工商企业在政策、资本、技术和信息方面有效对接,通过共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增加集体可分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