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全州
  • 搜全州
  • 搜本站
索  引  号 11622925013970487H/2021-44696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环保
成文日期 2021-05-31 发布日期 2021-06-10
标        题 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政县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政县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来源: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6507 发布时间:2021-06-10 06:21
字号:
收藏

和政办发〔2021〕56号

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和政县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

《和政县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和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24日



和政县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进一步巩固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成效,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全域无垃圾治理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有效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根据《临夏州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开展全县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不断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大力整治和美化县容村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美丽和政。

二、整治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开展全域无垃圾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县每年打造3-5个示范乡(镇)、30-50个示范村,到2021年底,实现新增垃圾得到规范处理,城乡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022年底,建成一处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2023年底,实现城乡保洁员、垃圾桶、垃圾运输车、乡镇中转站等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全部配备到位;2024年底,全面建成“社保洁、村(社区)收集、乡(镇)运转、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2025年底,高质量实现“垃圾不落地、和政更美丽”及“全域无垃圾”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完善“社保洁、村(社区)收集、乡(镇)运转、县处理”的收运方式,优化保洁员配备,补齐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实现城乡垃圾全覆盖收集运输,分类无害化处理。

1、完善保洁员配置。按照辖区总人口数,合理配置城乡保洁人员数量,辖区内保洁员与辖区总人口配备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70。实行保洁员动态管理,定期组织保洁员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及时予以辞退、补充,选优汰劣,竞争上岗,推动保洁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完善农村保洁员管理办法,开展岗前培训,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督促保洁员按照要求开展日常清扫保洁,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常态化。

2、加快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按照就近、经济原则,与临夏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生活垃圾处理协议,确保到2021年底实现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全面排查整治垃圾处理场防渗设施损坏、渗滤液收集池渗漏或外溢、回喷提升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防止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同时,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3、规范配置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采取一个或多个乡(镇)共用的模式,补充建设垃圾中转站,扩大生活垃圾收集覆盖面,缩短垃圾运输距离,减少垃圾收运成本。更新完善垃圾运输车辆,淘汰敞开式收运车辆,增加压缩式和密闭式车辆,减少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按照人口密度合理配置移动式封闭垃圾桶,原则上村镇主干道每60米放置一个垃圾桶、农户每2-3户放置一个垃圾桶。

4、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全面排查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运行管理不规范、设施不完善、污水收集不全面、雨污未分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等问题,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设施安全运行、达标排放。

5、优化城乡保洁模式。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管理职能作用,积极建立保洁服务体系,完善日常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运营管理模式,实行社会化运营和政府运营相结合保洁模式,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划清工作职责,建立城乡环境卫生量化指标工作体系,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管理水平和质量。按照政府监管、乡(镇)监督、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强监管力度,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压、不露天堆放。逐步把第三方社会化运营保洁的覆盖范围从县城扩大到乡村,从重点集镇扩大到偏远乡(镇),实现城乡保洁、垃圾收集、清运一体化服务处理全覆盖。

(二)常态化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抓好县城与农村环境整治,紧盯交通沿线、河道、集贸市场、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提升日常保洁质量,全面清除垃圾死角盲点,切实做到视线之内无垃圾。

1、加大城乡环境日常保洁力度。明确乡(镇)、村日常保洁范围,组织保洁队伍定时清扫,定点收集清运垃圾,做到重点地段日产日清,其他区域随满随清,做到垃圾不乱堆、不积存。加大排查力度,及时整治销号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坚决整治垃圾乱放乱倒乱扔、广告牌匾乱贴乱画乱挂、商铺摊点乱摆乱设乱卖、车辆乱停乱靠、建筑乱搭乱建等环境顽疾。持续开展拆旧排危专项行动,坚持疏堵结合,清理引导,彻底清除有碍县容村貌的破旧建筑及设施。强化公共设施管理,对破损路面及时修补,对损坏的路灯、井盖、护栏等公共设施及时维修更换,努力为人民群众创建优美舒适的环境。

2、开展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交通沿线加强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全面清除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的垃圾杂物和违规广告牌,拆除违章建筑。河道水域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整治河流水域管理范围内乱占、乱建、乱堆、乱采等问题。强化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清理河道沟渠内的垃圾、杂草、废弃堆积物,定期进行巡查,严肃查处取土采砂、损毁河堤、偷排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杂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各类市场按照“谁建设、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配套完善给排水、公厕、垃圾转运站等设施,配备专职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实行全天候保洁,确保市场内部、出入口及周边无垃圾、杂物和污迹,车辆行人出入通畅。景区景点建立严格的卫生保洁制度,加大对景区内外、通景公路沿线两侧等重要环节的整治力度,做到视线所及无垃圾。加强对乡村旅游点、农家乐、宾馆饭店、综合市场、餐饮娱乐场所的专项整治,努力营造干净整洁、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建筑工地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格落实“6个100%”抑尘措施,加强工程车辆管理,所有工程运输车辆必须落实封闭拉运、车辆冲洗等管控要求,严禁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

3、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每周开展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大扫除,集中利用半天时间全面清理机关单位内外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县直单位、乡镇、企业由县政府统一安排,做到任务、措施、人员、责任四落实和环境卫生打扫长期不间断,带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整治。

(三)建立健全全域无垃圾整治长效机制。坚持治标与治本、集中整治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从制度保障、示范创建、资金投入、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健全完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垃圾整治向常态化、长效化转变。

1、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细化网格划分,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格管理全覆盖。加强网格长、网格员队伍建设,靠实网格责任,实行网格区域走访巡查制度,确保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常态化管护责任落实到位。建立“县级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社、保洁员全覆盖网格化管理”的分片包抓机制,层层靠实责任,定期对包抓片区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反馈并解决突出问题。

2、实行门前“五包七禁”制度全覆盖。组织专班力量,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沿街门店、住宅小区等责任主体开展摸底调查,督促签订门前“五包七禁”责任书,做到应签尽签。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走访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乱泼乱倒污水垃圾、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

3、开展全域无垃圾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对照“污垃要处理、街面要整治、风貌要美化、机制要健全、体系要完善、群众要参与”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高标准开展全域无垃圾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每年打造3-5个示范乡镇、30-50个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到2025年全县所有乡(镇)和村实现示范创建全覆盖。

4、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县财政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用于示范村镇创建奖补及第三方评估检查。将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突破口,补齐设施设备短板,完善收集处理体系,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发改、财政、住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城管等成员单位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对垃圾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支持,统筹推进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5、健全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明察暗访、无人机航拍、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开展县乡村三级纵向联动、横向对比的全覆盖监督检查,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整治不力、成效反弹的乡村进行曝光通报,对连续通报2次的按程序进行约谈。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开展“有奖随手拍”活动,鼓励群众踊跃反映环境乱象,对反映属实的由县全域办酌情给予奖励。

6、健全考评考核机制。制定出台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对相关部门、单位履行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考评。公安、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影响县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教育引导,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1、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宣讲“八进”活动。坚持从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全民意识入手,在全县范围内以“垃圾不落地,和政更美丽”为主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景区、进市场、进工地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推动全域无垃圾整治的主力军。

2、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全面跟踪报道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注重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领广大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全城无垃圾整治,适时开展美丽庭院、美丽宗教场所、美丽企业、美丽学校、美丽卫生院等评比活动,营造“爱环境、讲卫生、守秩序、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3、有序开展城乡美化绿化。抢抓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的有利时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按照园林化的理念和标准,对县城周边进行美化绿化改造,在乡(镇)出入口、道路两旁、村内巷道、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种树种草种花,有效拓展绿色空间,以绿挤脏、以绿挤乱、以绿挤荒,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县容村貌。积极鼓励动员群众,因地制宜种植紫藤等观赏树种和牡丹等观赏花卉,形成特色绿化风貌。

(五)完善垃圾整治责任体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作为、全民参与、统筹推进、整体联动的原则,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

1、各级政府工作职责。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全县全域无垃圾整治负总责,严格按照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思路举措,结合实际,定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强化项目支撑,保障资金投入,督促乡镇、部门单位严格落实整治责任,推进整治工作。各乡镇承担辖区内的全城无垃圾整治的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全域无垃圾整治各类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好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工作指导、日常监管、追责问效等工作,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村(社区)督促保洁人员做好日常清扫工作,落实好岗位职责。采取入户宣传、上门指导等方式,全面宣传各项政策措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定期对村内道路、公共设施、河塘沟渠、草场田(林)地等区域进行集中清理。

2、各相关部门职责。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负责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责任和推进责任,承担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的任务量化、台账建立、跟踪落实、督查推进、通报反馈等具体任务。发改负责协调争取全域无垃圾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生态环境局和政分局负责组织制定和监督实施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依法对各类违法排污、垃圾秸秆焚烧等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住建负责做好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和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渣土(建筑垃圾)运输及堆放管理。县园林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农业农村负责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厕所革命”,积极推进养殖废弃物、秸秆综合资源化利用,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力度,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卫健负责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协调防治社会性重大疾病活动及除害防病工作。工信和商务局负责工业企业危险废物产生的监督管理,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能源化、资源化等利用工作。财政根据工作需要,科学编制年度资金预算,组织开展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城管负责全面做好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等工作,对城市地面及附属设施、立面及附属设施、环卫设施及其废弃物处置、临街店铺及摊点、户外广告及门店招牌的整治保洁工作进行全面监管。林草中心负责做好管辖范围内的草丛林间各类垃圾清理回收工作,依法惩处破坏森林、草原的各类违法行为。公安、交警负责整治破损陈旧、设置不合理的交通安全提示牌,全面整治车辆停放秩序。文旅负责加大对景区景点、旅游村镇、观景台、旅游服务场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检查指导,着力营造干净整洁的景区环境;积极宣传引导,加强旅游执法力度,倡导文明旅游。水务负责做好河道、湖面、水库等区域的垃圾清理保洁工作,强化河道采砂管理,依法查处非法采砂行为,加大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和河道保护范围内乱倒垃圾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杜绝垃圾入河。交通负责加大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日常巡查力度,围绕路上路下“两条线”,定期开展户外广告、标识标牌、收费站、客车停靠站点、车辆维修清洗加水点等专项整治,保证公路沿线美观整洁。自然资源负责将垃圾整治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依法查处乱采滥挖、无证开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县教科局负责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坚持“从学生抓起、从姓娃抓起”,实现“教育一个学生,辅射一个家庭、带动左邻右舍”。市场监管负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督促各类市场、店铺、经营场所开展日常保洁,严格落实门前“五包七禁”责任制度。县融媒体中心负责持续开展整治工作宣传,做到宣传教育常态化,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对突出问题进行曝光。

3、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县全域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召开会议,推进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确保整治工作高效推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强化责任和项目引领,统筹安排全域无垃圾相关工作,形成乡(镇)和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强大合力。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整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周密部署,迅速行动,扎实推进,切实推动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落实见效。

(二)压紧压实责任。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乡(镇)、村社(社区)为基本单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确保垃圾治理全覆盖、无死角。

(三)加大督导调度。县全域办组织人员,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随机抽查、暗访、巡查、交办、整改、反馈、通报形成工作闭环。对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较多且整改不力的乡(镇)、村要坚决予以通报、曝光,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落到实处。


x
  • 关于2023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的公告
  • 互联网+督查